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之声 >> 正文
院部之声
曾明教授莅临我校作学术报告
2024-06-25      文学院      曹丽      点击数:

为丰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24日上午,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二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明教授受邀在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做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苏轼的“活法”说起》的学术报告。文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文学院院长曹利华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曾教授结合个人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他从文化的定义出发,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文化自信”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深远影响。

讲座核心围绕苏轼的“活法”及三苏文化治国理政理念与思维展开,集中讲述了苏轼如何在人生“至难”,却能“图其至远”;以及苏轼“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供筑牢共同体意识,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借鉴。曾教授认为,应该将“活法”说放置到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传统文化格局下重新审视。宋代之所以能一跃成为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其重要原因之一即这几乎是一个人人、时时、事事言活法的时代。“活法”之“活”,既有“灵活”之意,也可以“存活”相诠,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辩证法的精髓——“活”或者说“变”。其“活”其“变”,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正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精准表达。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人生,正是“活法”的生动实践,以其“活法”笑对人生、社会、政治的“烟雨”。其人格魅力、文化内涵、“活法”人生实践,均可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曾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语言幽默,引起了师生的热烈反响,加深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为深入研究三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讲座结束后,曾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他鼓励师生要坚定对自己、对中文专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积极承担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

(编辑/孟丽茹; 审核/汪大喹